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2014年工作总结

2014年是皖江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履新第一年,是落实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关键年。学院在大学党委和学院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,继续围绕“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、优质高效的运行机制、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”三大任务,凝心聚力,稳中求进,奋勇拼搏,顺利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,有力推动了学院事业的快速发展。

一、明确办学目标,注重顶层设计

(一)办学目标进一步明确。根据高校转型发展要求,在认真总结十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,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办学思路和目标:围绕“明明德、厚基础、强技术、重应用”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定位,以教育思想观念更新为先导,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,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,以应用性、针对性、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原则,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,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努力将学院办成理念更加先进、目标更加明确、特色更加鲜明的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。

(二)工作思路进一步清晰。根据整体实际情况,学院逐步调整确立了新的工作思路:以育人为根本,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,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,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为重点,以健全考评体系为保障,以提高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为抓手,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,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,增强后勤服务保障能力,完善院系两级管理,不断推动学院快速发展、健康发展、和谐发展。

(三)工作运行模式进一步顺畅。学院积极探索完善系级内部管理,推行以系主任为责任人、系部副书记和教学秘书为着力点的“一点两线”运行机制。认真制定年度工作要点,分解年度工作任务,确立年度“双五”工作。编制每月工作计划,编发每周工作安排,努力保证全院工作运行平稳、规范、有序。

二、加强理论指导,抓好党群工作

(一)理论武装进一步增强。学院党委始终将理论学习作为党建的重要工作来抓,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有了进一步完善。按照制定的学习安排与计划,结合学院实际,创新学习模式,丰富学习内容,拓展学习载体,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。本年度党委中心组集中开展了三次学习,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。院报《皖江潮》三次开辟专版,刊发院领导、学院师生的学习文章。

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。学院党委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学院党建的基础性工作来抓,进一步明确了党总支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。高度重视分党校工作,举办了首期学生党员培训班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课堂,着力加强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认真做好组织发展工作,坚持党员标准,规范发展程序,本年度共发展学生党员214人。

思想文化进一步提升。坚持以文化人,以文育人,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“中国梦”宣传教育,开设了“皖江道德讲堂”,举办5场“崇尚经典 文化皖江”系列讲座。通过孔子铜像落户皖江,确定院徽、院训,凝练皖江精神,启动“皖江200”读书活动,召开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先进个人表彰大会、宣传报道“三育人先进工作者”典型事迹等一系列活动,学院的思想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。  

(四)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。坚持依法民主管理,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。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,凡属“三重一大”事项都按照规范程序,集体进行研究、决策。加大了院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工作力度,选举完成了教代会执委的增补工作。

三、狠抓内涵建设,提高教育质量

(一)调整专业结构。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,充分发挥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灵活性,以“重视基础专业、提升传统专业、做强优势专业、扶植新兴专业、培育特色专业”为指导思想,按照“应用型为主、社会急需为先、支重扶新、突出特色、铸造品牌”的基本思路,结合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,合理调整专业结构,积极改造传统专业,不断拓宽专业方向,申请增设会计学、播音与主持艺术、物业管理、家政学、舞蹈表演等5个专业。

(二)完善培养方案。组织各系结合调研和实际运行情况,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和“明明德、厚基础、重应用、强技能”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,进一步调整、修改各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,并完成了定稿和印制工作。

(三)加大课改力度。结合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,优化课程体系,推动公共基础课程的相关改革工作,建立通识教育课程库,加强优质课程建设。2014年,共确定了43门通识教育课程,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类、自然科学类、艺术类、综合类等四大类别。通过使用“爱课程”、“尔雅”网络平台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,解决独立学院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困境,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。

(四)严格教学管理。根据教学管理环境的新变化和教学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要求,建立健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,推进以系部为重心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,明确院系两级教学管理职责。以课堂教学秩序为抓手,以考风考纪建设为重点,建立以系部为重心,教务处、学生处等多部门联动的学风建设管理体制。实行“班级信息员制度”和“双向考勤制度”,完善课堂教学日常巡查、教务管理专项检查、教学状态定期公示制度,全年共通报各类教学违纪情况15起。修订《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程》、《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程》、《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》等各项教学管理类文件,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。在全省独立学院中率先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。

(五)提高从教能力。组织教师参加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,并取得二等奖2名、三等奖4名的优异成绩。检查、评比青年教师教案,相互切磋,交流学习。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,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。组织开设教学示范观摩课,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。

(六)完善实践环节。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抓手,强化实践教学环节。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。坚持对内充分盘活学校资源,加大投入,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、实验、实训基地建设;依托各系,对外积极谋求社会力量的合作支持,继续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,尤其是加强与优质单位的联系,力求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,本年度新增芜湖锦苑实验幼儿园、连云港亚邦集团、芜湖三安光电、芜湖县远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9个校外实习基地。

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,在“合财杯”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,共获得部级二等奖5项、三等奖7项、优秀奖1项,省级一等奖4项、二等奖13项、三等奖25项、优秀奖12项等各类奖项,为学院赢得了广泛赞誉,彰显了学院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。

(七)重视科研工作。组织申报省高校人文社会社会科学研究项目、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各类项目,获批1项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、1项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、2项省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。本年度,共立项省级质量工程18项,皖江学院质量工程31项,质量工程培育项目10项。全年共发表研究论文36篇、教材4部、专著2部,获各级各类奖励67项。

四、创新育人机制,提升服务水平

(一)改革管理模式。以学生安全稳定教育为前提,以“生命、生活、生涯”教育为内容,以“成人、成长、成功”教育为目标,以“分区建设、分级指导、分类管理”为思路,建立院党委统一领导,党政齐抓共管,学生处牵头协调,系部为工作主体,各部门紧密配合,上下结合、多方联动的院系两级学生工作机制。先后出台了《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生工作院系两级管理暂行办法》、《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指导方案》、《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大一年级教育管理方案》等文件,分别从宏观、中观和微观层面,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工作机制。

(二)打造文化品牌。进一步打造以“皖江之星”校园文化艺术节为领航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,涵盖“学雷锋志愿服务”、“校园十佳歌手大赛”、“服装秀比赛”、“舞蹈大赛”、书香寝室设计大赛、暑期社会实践、大学生课外阅读等20多项文化、艺术、科技和实践活动,着力选树 “公益之星”、“自强之星”、“实践之星”、“科技之星”和“才艺之星”。用可亲、可信、可敬、可学的青年典型教育影响学生,营造“学典型、创先进、争优秀”的浓郁氛围。

(三)加强社会实践。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,尝试将社会实践作为我院人才培养的第三课堂。全力打造了“爱心教室”、“电器义诊进社区”、“社区爱心家教四点半”等一批活动品牌。全面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,推动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、长效化,与芜湖市鸠江区文化馆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多家单位,共同建立雷锋志愿服务站。继续深化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
(四)强化就业服务。独立举办校园招聘活动50余场,联系63家用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地专场招聘,同时依托大学本部资源,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大学本部举办的大型专场招聘活动。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,向芜湖人社局成功申请90个创业模拟实训名额。积极为考研学子提供服务,开办考研辅导讲座,发放考研慰问金等,共163人考取研究生。截止201412月底,全院就业率达93.29%,首次发布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。

(五)深化资助服务。学院立足学生的实际困难,做好特困生的帮扶工作。提供勤工助学岗位726人次,共发补贴32.655万元。为13名孤儿学生减免学费合计5.252万元。为 2099人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临时经济援助。

(六)关注学生心理。开展“阳光心灵 文化皖江”专题系列活动24场次,累计4500余人次参与。接待来访学生136人次,进行心理约谈191人次,开展团体辅导活动12次,毕业特困生电话心理约谈56人次。建立院---寝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,坚持每月月报工作,及时汇总并跟踪关注重点学生,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。组织新生进行心理测评,撰写院系两级测评报告11份,建立从学生骨干、辅导员到系()、部门、学院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,实施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4人次。

五、加强人事管理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

(一)人事管理逐步规范。出台了《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各系部、各部门职责范围》。加强了用工协议管理,做到了聘用协议签订全覆盖,续签劳动合同192人次。规范了入职、离职管理,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职工办理入职、离职手续工作流程的通知》。加强了日常考勤,首次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花津校区考勤工作。完善了聘用人员人事档案,开发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。启动了人员退出机制,首次对一名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做了解聘处理。全年发放聘用教职工社保卡177人次,缴纳社会保险145.05万元(单位部分),较上年增加5.25%。缴纳住房公积金92.16万元(单位部分),较上年增加7.71%。完成了学院聘用人员工资及各类津贴发放工作。

(二)师资建设初见成效。召开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,明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。修订了在职读研相关规定,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2014年,共与11名专任教师签订了在职培养硕士、博士研究生协议,实现了专任教师国外高校读博零的突破。拓宽了青年教师职称评审渠道,共有30位教职工取得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,其中讲师25人,人数为历年最多,职称结构有所改善。新进硕士研究生19人,特聘教授增加到7人。俞晓红教授被评为全国“三八红旗手”,赵平教授获“全省优秀教师” 、“教学名师”荣誉称号,徐宁老师成为“省级教坛新秀”。

(三)财务运行效益显著。学院财务管理通过优化预算编制,明确审批权限,强化过程监管,严控工程付款,开展绩效分析等措施,逐步建立了以效益管理为目标的新机制。全年学费缴交率100%,应收各类款项到账率达100%。“三公”经费等行政消耗性支出有较大幅度的下降。

六、强化服务意识,推动后勤保障工作

(一)营造和谐校园。实行网上报修、上门维修、现场抢修相结合,做好零星维修工作。依据季节进行卫生防疫宣传,做好门诊报销、医疗服务工作。强化食堂监管,创造满意就餐环境。改造学生宿舍区晾衣场、建设校园“一卡通”,为师生的生活、学习提供了便利。

(二)创建平安校园。加强安全教育,做好校内巡逻,使用物防堵塞围墙低矮漏洞。开展消防和防震演练,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、互救能力。加强与辖区派出所、消防、交警、市容和食品药品监督局等单位的联络,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,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。

(三)打造节约校园。合理设计“空调进高校”工程,优化电网线路,科学减少开支。做好卫生间电磁阀升级改造工作,减少长流水现象的发生。修订承包合同,增加学院经营性收益。清理历年报废资产,规范资产处置程序,努力解决教学用房不足问题。

2014年学院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,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。主要表现在:师资队伍建设任务非常艰巨,教学科研条件亟待更新改善,实践教学需进一步强化,分类考核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,党建工作需进一步增强,后勤服务保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,对外合作与交流需进一步拓展等。

2015年,学院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凝心聚力,改革创新,积极作为,努力开创皖江事业发展新局面。

添加者:池程远     审核时间:2015-04-17 点击:
Copyright@2015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党政办公室·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:241008 电话:0553-5773790